三条暗河分流市场
正规企业的报价与“黑作坊”相比没有吸引力,与二手车市场的报价相比,更没有竞争力。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告诉证券时报记者,现在国内每年汽车报废量达到300万至400万辆,但通过有资质的企业拆解只有不足100万辆。这意味着,其余200万至300万辆报废汽车流入其他地方。
贾新光解释称,目前三种地下交易途径导致拆车企业回收难,一是部分快到报废年限的车辆被转卖到二手车市场;二是部分车主将即将报废的机动车退出户籍,转卖到管理薄弱地区或边远地区,或套用假牌上路行驶;三是不法企业非法拆解、拼装车辆。
正规企业的报价与“黑作坊”相比没有吸引力,与二手车市场的报价相比,更没有竞争力。具有拆解资质的企业,无论大型货车还是小型轿车,一律以450元/吨的价格进行回收。黑作坊的收购价则要高些,前述黑作坊老板透露,大车回收价格可以到每吨1000元。二手车市场价格又高出很多。以2003年的本田思迪为例,行驶15万公里的该型车,在二手市场上的回收价甚至可以达到3万元。而在正规企业,该型车最终回收价也就在2000元左右。
“这些个体户收车的费用也就比正规回收多个三五百元,但在逐利驱动下,很多市民和机构还是会拒绝正规渠道报废。”深圳市机动车回收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无奈地表示。他称,多数报废车辆还是流向了个体拆解户,被进行非法拼装,流入监管较松的乡镇及农村市场。
显然,目前正规汽车拆解厂所能给的收购补偿费远远达不到车主的预期值。
旧车拆解低利润时代
在专业人士眼中,报废汽车本来可谓“一身是宝”。
“报废车回收日子最好的时候大概就是2009、2010年了,那时候单车利润至少2000元,现在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么高了。”前述深圳市机动车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称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以1995年的老丰田佳美报废车为例,现在是按450元每吨的价格回收,一辆车回收价2000元左右,拆散后细分成铜、铝、钢等出售,一台也就3000多元。
2009年到2010年的繁荣源自国家补贴政策的刺激。财政部曾在2009年调高了部分车型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,以调动车主报废旧汽车的积极性。但遗憾的是,该项补贴已经在2010年底暂停。
在专业人士眼中,报废汽车本来可谓“一身是宝”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介绍,在成熟的拆解市场中,汽车拆解企业有三个部分可以盈利:首先是从“五大总成”再制造方面获利;其次是分解材料方面获利,材料中,玻璃、塑料、各类金属拥有较大回收价值;最后就是政府对汽车拆解企业的补贴。
但遗憾的是,目前国内汽车拆解企业只有分解材料这一条路可走。而补贴政策在1年多前就暂停。利润空间最大的“五大总成”再制造也被禁止,国务院2001年公布的《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》,其中规定汽车“五大总成”,即发动机、方向机、变速器、前后桥、车架,只能作为废金属卖给钢铁企业做冶炼原料。
汽车拆解行业需上下游联动
国内汽车拆解行业鱼龙混杂已是不争的事实。报废汽车理应寿终正寝,却被拖入非法拆解企业、二手市场,被注射“强心针”,透支生命后重新进入市场;抑或是通过“器官移植”强行维持生命。报废汽车经过非法途径处理后重新上路成为马路杀手,其危害不仅仅限于行业本身。
让我们把视野拉远。首先厘清汽车拆解企业上下游关系。其上游,即为汽车制造商;其下游,为再制造企业以及材料回收企业。令人遗憾的是,在国内,这条产业链并未打通,汽车生产企业与拆解企业并无联动,而再制造企业亦处于萌芽时期。两重因素影响,导致拆解行业孤立凸显。
在国外成熟市场,汽车生产企业与拆解企业的联动是非常重要的,也会达到共赢的效果。在欧盟,除了各种严格的法律规范了整个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具体运作外,汽车制造者亦被要求从生产过程开始,尽力避免使用有害物质,制造有利于回收的汽车。
首先,制造商承担着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回收体系责任;第二,制造商须对产品中的限用物质进行管理和控制;第三,生产汽车须兼顾可回收性设计;除此之外,制造商还要向社会提供拆解信息或环保要求。
此外,在下游方面,再制造企业无疑最为关键。在美国、日本、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,汽车再制造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。而在我国,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尚处于探索阶段,14家整车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试点工作2008年才开始启动。
更令人汗颜的是,目前,国内禁止从拆解企业流出的“五大总成”进入再制造企业,直接掐断这类企业利润主要来源,再制造企业可谓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。
行政手段规范市场只是“刀柄”,而行业全面市场化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则是“刀刃”。一把完整的利刃,方能斩断乱象。